編按:系上的「環境與公眾社會史學程」請到交大曾華璧教授來演講,講題為「環境思想與現代生活:以西方環境主義的源流為分析依據」,以下是齊格飛所做的演講筆記。
地球日是1970.4.22由美國人發起的一項環境保護運動;西方環境保護運的淵源來自《湖濱散記》、《寂靜的春天》等書。
對於環境,人類社會發展出兩種論點,一是人本中心論(亦可為技術中心論),一是生態中心論。後者省思科技與人類的行為對環境的衝擊、資源是匱乏的、強調「環境自淨」;前者則認為人定勝天,資源是富足的。如果將生態中心論與人本中心論分列為環境主義光譜的左右兩端,則自左而右,可細分為土地倫理派、動物權利派、景觀維護派、資源保育派。
西方環境主義的陣營分裂是來自於十九世紀末的環境反思。所謂的環境主義是一種反思的意識形態,根源是資源保育主義(山川林澤的保育),提倡三原則:不浪費(有效率管理)、永續保存、現世代之使用(考慮多數人而非少數人)。認為國家公園是永恆的生態美學。
環境主義的類型:2Rs
(一)Reformist environmentalism
(二)Radical environmentalism
├spiritual ecology
├social ecology
├radical environmental movements
└deep ecology; ecologism
所謂的深度生態運動綱領是一種「價值取向與政治實踐」,反思各種環境科學議題,例如全球氣候變遷:人類是否為主因?另提及人口、基督教信仰與資本主義價值的關聯。
曾教授對現今人文社會領域學者研究環境問題(例如環境史、環境法),提出一個人社學者的盲點:「對現世的環境問題,缺乏足夠的科學知識,而去化約一個複雜的問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