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
        去年(2007)10.17天皇陛下找了各班班代詢問開課需求,10.11系學會會長水蜜桃(鄭啟瑞)在班版上問大家有沒有想要開啥課的,professor(柳厚宇)希望能開歷史日文,齊格飛則希望璉之老師與彥良老師互換中通授課範圍(這也是齊格飛在〈95下課程總檢討〉一文中提過的想法)。後來17號當晚高高(彭玉萍)帶回了這段話:「另外回爺爺問的~璉之老師和彥良老師在開課前就已經有互相約定好中通開課的領域範圍了  因為他們是考慮到能在專選上為同學更加深入!!」這真是一句謊言!如果有約好開課範圍,怎麼會這學期期初彥良老師給的課綱是從宋代開始上起,難道隋唐五代的部份是在去年暑假上的嗎?璉之老師中通()上到先秦,中通()上到魏晉南北朝,倘若兩位老師對於中通授課範圍有約定好,彥良老師的中通()就應該從隋唐五代上起,而不是自宋遼金元上起,逼得彥良老師後來還重寫了課綱。

        除了授課範圍的問題之外,彥良老師自身授課的問題也不小。彥良老師的專長在中國古代史、中國經濟史、中國貨幣史、歷史與制度分析,會喜歡講經濟史自是無可厚非,但是能把中國通史上得像是中國經濟史就也太過份了!就《歷史學系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提到中國通史課程教學涵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四條線來切入的方式,彥良老師僅在經濟以及部分政治有所帶到,乏有社會文化史的部份。要專注講經濟史,老師明明就開了好幾門經濟史的課程,何必要在通史課把比例加得如此的重?要知道不是每個人對於經濟史有那麼高的興趣。必修課的目的,本來就是要把重要史實、研究成果以及教學架構教導給學生,沒有顧慮到這點,怎麼會是一門必修課呢?

        最可笑的是,我們明明是在上唐宋時期的中國史,常常在講老師研究最深的戰國到漢初的經濟史,或是明清經濟史的內容,有次上課還講到戰後台灣經濟史,跳Tone也跳得太嚴重了!經濟史可以很有趣,但是上成這樣也只能仰天長歎了……

        彥良老師要我們大家分組報告他所選的三十篇論文,做成書面摘要並做口頭報告,這是訓練我們書面以及口頭報告能力,自然歡迎至極。不過彥良老師在此最大的問題就是,在同學報告完之後,應補充分析該篇論文的優缺點,並提供延伸閱讀書目給同學;另外,既然是要同學報告,老師就應該選些經典文章,大多數也都符合標準,卻還是有少數在報告完後讓老師搖頭說該篇文章論點不對,顯見老師自己也未詳讀過文章就選入,這是很不應該的事情。

        系上師資人力本就不足,能開的課本就有限,老師們的教學負擔也重,重要的必修課還不重視教學品質,怎麼會讓人對中國史有鑽研的興趣?而張力老師念茲在茲東華歷史系學生的競爭力,又從何而來呢?

檔案與民國歷史 
        本系課程設計的重點之一就是重視課程與實務的結合,實現的方式之一是檔案與經典的研讀,檔案與民國歷史就是其中一門課,由專長在中國近現代史、美國外交史、檔案研究、口述歷史的張力院長授課。

        我們先在一開始由老師指定在圖書館參考室,根據不同主題尋找相關的工具書做簡要介紹,要繳交書面並做口頭報告,齊格飛選的是一般史實與大事紀的部份;接下來老師要我們在圖書館的革命文獻中尋找一個主題做介紹,齊格飛選了清黨的部份,不過後來因為時間因素沒有報告;然後我們又看了中研院近史所電子資料庫的一些文件,讀讀電子資料庫的內容也頗有趣的,老師還送了我們一本外交檔案目錄彙編。後來課程花了半數以上的時間研讀中國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出版的國民政府檔案,依據主題讀了約莫八、九份,施承志學長還根據其中一份寫出了學期報告。  
        老師在某次上課提到哈佛歷史系學生的訓練就是能在一個問題意識架構下,記住所有重要的細節,並且能做有意義的因果關係串聯,而這也就決定了哈佛歷史系學生比其他學校歷史系學生更強的競爭力。齊格飛嚮往這種訓練,希望自己也能有這樣的程度。 
        老師的課是必須繳交一份學期研究報告。齊格飛在十一月中便決定了一個題目:〈論反省院的設置〉,這是在中研院法律所籌備處第一屆「法律思想與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邁向多元典範的法理論》中讀到劉恆妏老師的論文而發想的題目。這題目在口頭報告時也讓張力老師認為是個很有意思的題目,然而在問及圖書館有無相關史料時就被打回票了!畢竟沒有那麼多時間到國史館去讀檔案,因此老師要齊格飛把這題目暫時放下,等以後唸研究所再去做。然而這樣就讓齊格飛對學期報告興趣缺缺,固然大學生的報告主要是著重在練習學術寫作的基本架式,但是沒有個有興趣的題目還真叫人難以提筆寫出來。雖然後來選了老師給的題目之一,作金開英的研究,但是不感興趣就很不想寫,還讓老師在繳交報告期限當日撥電話來問怎麼回事。

        這門課是這學期最期待的一門課,會搞成這樣只能說咎由自取。

世界通史()  
        這學期重修世界通史()Tim Becker教授在學期初就直接要齊格飛寫一篇研究報告作為成績評判所用,而每兩到三週跟他討論論文相關內容。

    可以寫報告而不用上課,對齊格飛這學期常跑台北是很方便的,至少參加研討會可以不用受限於上課。然而,從定下題目,給予Tim Becker教授參考文獻的時候,只能仰天長歎。怎麼說呢?齊格飛一開始列舉了約莫十份參考文獻,由於學校圖書館沒有書(但齊格飛自己有),就先列了兩本教科書形式的專書在上面,Tim Becker教授也沒發現,逕說做得很好。

    這種情形,原本對題目的興趣頓時殆盡。一個連學生報告引用教科書都看不出來的教師,說要指導報告?別笑死人了!要當就當吧!你除了掌握課程分數之外,你的課程教學品質真的足夠當個大學教師嗎?大學四年,齊格飛一定每年都會遇到你,會正常上課,但你別想從齊格飛這裡得到任何一點對大學教師的尊敬!

總結 
        這學期表現真的不好,九成責任是齊格飛自己要擔負的,期待下學期讓自己更專心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齊格飛 的頭像
    齊格飛

    亦史亦哲且習法

    齊格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