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近日咱們當學者是個樣,當教長不是個樣的杜正勝老師,提到了沈伯剛先生,便趁週末到圖書館搜尋到了這兩本文集。由於將近期中考,因此我僅擇以數篇較感興趣的標題文章草讀之;由於僅係粗略選讀,故而以下只談值得深省處,略過該書闕漏及對之批判點。
沈伯剛早年留學英國,回國後講授西洋史,晚年則致力中國文化史之研究。曾於民國三十七年出任台大文學院院長一職,民國六十六年七月卅一日逝世於台北,享壽八十一歲。
這部文集共分上下兩冊,共分〈歷史〉、〈哲學與文學〉、〈教育〉、〈世局〉、〈記事〉五個系列,計一百一十二篇短文。
二、中國上古史
草草介紹過文集結構及作者生平,接下來就可以來談論對其書的省思。首先,沈伯剛寫了〈如何鼓勵青年從事本國古代史之研究〉一文(以下簡稱沈文),主要是探討秦帝國以前的中國歷史,也很恰好,我現在上到的中國通史正好在講這一段。授課老師開了一篇張光直老師的〈對中國先秦史新結構的一個建議〉(以下簡稱張文),這兩篇文章一從青年學子,一從學術人員的角度,分別探討為何學習/研究中國上古史是重要之事?
沈文認為中國史是一脈流傳下來,現代的一切,都根源於先秦時代,而且研讀上古史,更能將原本只是實用、應用性質的歷史,提升到理論、純粹層次的歷史。在這方面,張文則是以中國先秦史帶有多學科性質,除了應用古代文獻外,採集考古資料的田野工作亦是不可或缺,而為了解讀這些考古資料,古人類學、古文字學、古地理學、古生物學、古氣候學等,都是必須的能力,才能去研究這一段歷史。
為了推廣中國上古史,沈文提出歷史系學生必修古代史,籌設上古史研究獎學金、創辦上古史期刊、成立古史圖書室、定期辦理古史演講等方法;張文則提出設立中國先秦史學系因應此一研究需求。
三、強權政治模式
沈伯剛在〈世局〉這系列計廿一篇文章中,所談無非是民國五、六十年間的冷戰局勢。這系列的主軸談論自由世界如何對抗共產陣營,不過若是借用黑格爾(G. W. F. Hegal)歷史哲學的觀點,從統治民族主導歷史進程的入手,沈伯剛很有可能是顏厥安所稱「強權政治」(Machtpolitik)模式的信徒。
一者,沈伯剛強烈主張反攻大陸,是戰爭的擁護者,這點就對永久和平論有著質疑;二者,沈伯剛認為中國民族獨立與主權問題是扮演歷史發展的重要角色,係國家哲學的支持者;三者,在共產與資本陣營的鬥爭,沈伯剛認定資本主義陣營才是主導歷史潮流進展的一方,承認歷史是有所謂「統治民族」的存在,對沈伯剛而言,這個統治民族是美國。
四、結語
雖然沈伯剛先生曾經是台灣重要的歷史學者,不過其反共、親國民黨、支持統一的政治立場,在現今的台灣卻遭到忽略。政治認同偏向泛藍者,如今不一定反共;政治立場偏向泛綠的,絕對討厭國民黨;而當今支持以中華民國統一中國的政治言論,在台灣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有地位了,莫說偏綠的想要正名制憲或公民自決不會支持,傾藍的也(可能)不會支持中華民國作為兩岸統一的國體。
讀著三十年前的文集,與老先生在凌晨藉由文字對談,除了感受到與前人品評的樂趣,亦有感慨政治立場轉變迅速者如我的惆悵。
是為評記。
- Oct 30 Mon 2006 05:05
淺讀《沈伯剛先生文集》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