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考試會出的題目,本質都不脫基礎問題,充其量只是一些形式上的變化版而已。可是這種變化是無限制的,我們絕不可能網羅到所有題型。相對的,基礎題的種類有限,卻是一切的根本。這種基本功練得紮實,不管他的形式怎麼變,我們都有『以不變應萬變』的本領。」
──《東大特訓班》
中國史歷屆試題彙編的發想,不同於台灣史歷屆試題彙編是起因於幫第九屆複習台通之用。當初想過走向中國史之路,對中國史的教學研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與策略,因而有編纂中國史課程大綱、歷屆試題彙編、授課講義的構想;後來放棄中國史之路,也是由於很多因素交織而成,既然我又重回法律系當歷史系逃兵,便不值一提了。
雖然放棄了中國史,但某些構想仍然有實行的價值,課程大綱跟歷屆試題彙編即因此而面世。
依照我的中國通史(一)(二)(三)(四)課程大綱,先按大時段分為十二個時段:(1)導論,(2)考古與史前史,(3)上古三代,(4)春秋戰國,(5)秦漢,(6)魏晉南北朝,(7)隋唐五代,(8)兩宋,(9)遼金元,(10)明清,(11)中國近現代史,(12)中國當代史,再依照各週教學進度的標題作為次分類。另外,雖然分出了跨時段、跨專題的部份,其實只有一題「中古性別史」的考題,我不能確定其中古是六朝到唐宋的哪個時段,只好讓它自成一類,還請有識者有以教我。
最後,如果我的中國史課程大綱跟歷屆試題彙編,能讓有志於研究中國史之人得用以準備研究所考試(聽冠宇說,教甄考試的題目似乎跟研究所考試頗有相通之處,若有助於教甄,應是黑格爾所謂「歷史的狡獪」作祟吧?),或是審視自身研究興趣之用,那便是這殘存物最大的存在價值了。
齊格飛
2013年4月22日序於板橋新海租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