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鮑羅廷與中國國民黨之改組〉
作者:蔣永敬
出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24篇「護法與北伐」,頁279-308。
問題意識:
就聯俄、容共、扶助農工這三個政策的發生,各方對此政策的意圖或立場,鮑羅廷藉國民黨改組時對此政策進行的過程,分別加以探討。然後再就鮑羅廷推行此項政策所遭遇障礙的原因,以及國民黨所受之影響,作一分析。
內容摘要:
聯俄
聯俄是指孫中山與蘇俄聯合,以期獲得援助,完成中國之統一與獨立。蘇俄及共產國際之和孫中山聯合,是要在中國成立一個以國民黨為中心的、反帝的國共統一戰線。兩者意圖雖有不同,但因基於列強對中國侵略行動的影響所致,彼此有聯合的必要。也因此,鮑羅廷具有代表蘇俄政府與共產國際的職權,就可以理解了。
孫中山認為俄國革命的最大成就是俄國革命黨人能夠為主義奮鬥,進而戰勝列強的侵逼,因此能使中國國民黨員為三民主義奮鬥並且藉蘇俄突破列強壓迫,是孫中山以俄為師而改組國民黨的重要意義,此與鮑羅廷欲藉改組國民黨建立反帝統一戰線的立場不同。自然可以認為孫中山的聯俄與反帝,是基於國民革命的需要,而不能接受「世界革命」的作法。
容共
容共,是指孫中山允許中共黨員及其社會主義青年團以個人身分加入國民黨,而為國民黨員,共同致力於國民革命事業。此事之發生,顯與聯俄有關,亦主動發自蘇俄及共產國際,此一政策乃根據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的報告而成,經過中共內部爭論之後,決定中共的少數負責人員可以根據黨的指示,加入國民黨為黨員。質言之,共產國際要中共人員加入國民黨的目的,只是做蘇俄的外交政策工具而已。但對中共亦須付予報酬,那就是使中共以加入國民黨之便,來擴張自己的勢力,並進而取國民黨而代之。
共產黨人分化國民黨的方法,是透過組織國民黨內的共產黨黨團組織工作,將國民黨人分成左、中、右派,使之發生劇烈的衝突。以跨黨的中共黨團員偽裝左派,聯合幻想的國民黨左派,拉攏中間派、打擊右派。
孫中山及重要國民黨人,在容共之前,對於共產黨人的滲透、分化策略,並非無所警覺。故在一全大會中,既促中共李大釗作一明確的聲明,以澄清中共加入國民黨的原因;同時,復申明其紀律。此為確定容共之時,對於中共可能違紀的行動,已做準備。
扶助農工
扶助農工,是指國民黨改組的政策,要注重農民和工人的組織和運動而言。此為共產國際使中共加入國民黨以建立反帝戰線並強化共產的勢力起見,要以國民黨的旗幟,來推行農民和工人運動。中共何以要在國民黨推行農工運動?根據國、共兩方人士的看法,均認為這是共黨結合左派,以加強共黨的群眾基礎。
鮑羅廷的農、工法令建議,對國民黨一全大會所通過的政綱關於農工政策部份,看不出有重要的影響。因為一全大會所通過的農、工政策,來與一年前國民黨1923年1月1日所公佈的關於農、工政策相比較,並無實質上的差異,這是因為兩次的政策都來自於孫中山的民生主義理論所制定之結果。
結論
根據以上之探討,鮑羅廷預藉協助國民黨之改組,以推行蘇俄及共產國際對國民黨之聯俄、容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顯然未能順利地進行。其癥結所在,是這些政策背面所隱含的蘇俄及共產國際對國民黨之不利企圖,愈形明顯,因而引發重要國民黨人士抗拒。
惟孫中山先生借重鮑羅廷的經驗以改組其國民黨,對國民黨的組織型態和功能,也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影響。據胡漢民指出:1924年改組以後的國民黨,其優點在遇到一切工作,凡是同志,都能一致奮鬥,共同努力;其劣點在認黨為權力鬥爭的工具。
無論如何,鮑羅廷協助國民黨改組,強化了國民黨的組織功能,其對國民黨之貢獻,自當不應忽視。但其附帶的作用,當然也強化了國民黨對共產黨的鬥爭。這等於說,鮑羅廷竟不自覺地幹了一件大不利於共產黨的事。
- Jun 19 Sun 2011 14:24
摘讀蔣永敬,〈鮑羅廷與中國國民黨之改組〉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